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及早發現眼睛問題。(圖片來源:友邦保險)
1. 頻繁、短暫地休息眼睛
佩戴電腦用眼鏡,並定時休息眼睛,有助紓緩眼睛酸痛。(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有幾種休息眼睛的方法能減少壓力引致的眼部徵狀。醫生強烈建議採取 20-20-20 規則。每使用螢幕 20 分鐘,望向 20 尺(六米)以外的東西,持續 20 秒。
或者,在閱讀或使用電腦 30 至 40 分鐘後,讓眼睛休息三至五分鐘。純粹將視線移離螢幕即可,然後在辦公室或家中快步走走。你亦可趁此機會伸展一下身體。
2. 調節燈光
光照不足可加重視力疲勞。調節螢幕亮度,減少螢幕上的眩光。你有時需要調整螢幕位置以消除眩光,尤其是在有窗口或頭頂上的反射光線時。如果你的螢幕亮度較環境暗,眼睛便能更加放鬆。
3. 與螢幕保持正確的距離
專家建議,從螢幕中央開始測量,電腦螢幕應距離眼睛約半米,並低於視線水平 15 至 20 度。
4. 佩戴電腦用眼鏡
電腦用眼鏡通常用於紓緩眼睛疲勞。電腦螢幕的距離通常較書本或手機遠,而電腦用眼鏡則有助於讓你的視線集中在電腦螢幕上。此類眼鏡有別於閱讀或遠視所用的眼鏡。
5. 多眨眼
眨眼有助濕潤眼睛表面,避免眼乾。研究表明,人的眼睛一般每分鐘眨眼 15 次。然而,在電腦前面工作的人眨眼次數或大幅減少——每分鐘約五至七次。
眼睛問題的徵狀
眼睛疲勞會導致眼睛刺激及不適。但如果這些徵狀持續,且你感到劇痛,請即就醫。以下是幾種需要留意的徵狀。
眼後壓力
感冒或鼻竇感染引致鼻塞時,眼後感到有壓力是正常的。頭痛亦是造成眼後壓力的罪魁禍首之一。
偏頭痛可令眼睛內部及周圍劇痛,大大增加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同時,叢集性頭痛患者的一隻眼睛周圍或頭部一側會感到疼痛。此類頭痛亦可引致眼袋及眼瞼浮腫。
治療頭痛或感冒通常可以減輕眼壓。但如果你感到眼睛劇痛、刺痛或灼痛,或出現嘔吐、眼睛紅腫、視力模糊或看見燈光周圍有光暈等狀況,請立即就醫。該等狀況或是青光眼的早期警號。青光眼會令視神經受損,並導致視力喪失。
眼睛痕癢、紅腫及酸痛
過敏會引發眼睛痕癢、流淚、紅腫及酸痛。原因是你可能接觸了過敏原,例如花粉、動物皮毛、塵蟎及霉菌等。然而,眼睛紅腫亦可能是眼部感染的徵狀,如結膜炎,這是引致眼睛紅腫及酸痛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結膜炎亦稱為紅眼症,成因是結膜(覆蓋眼球的組織)及眼瞼內表面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因此,眼瞼會腫脹及痕癢,眼睛會變紅。此外,黏液分泌物會在眼睫毛上結痂。
病毒性結膜炎會在一至四週內自然痊癒。醫生會視乎你的狀況開出鹽水眼藥水等人工淚液。細菌性結膜炎需要外用抗生素,故最好諮詢你的眼科醫生。
不論紅眼症的病因屬病毒性或細菌性,其傳染性都很強,因此建議患者留在家中,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
關於紅眼症的常見問題是,紅眼症是否是新冠病毒病的徵狀。世界衛生組織並無提及結膜炎,但將「眼睛紅腫或刺激」列為其中一種較少見的徵狀。
砂礫感或灼熱感
你的眼睛乾澀時,你或有砂礫感或灼熱感,而此狀況通常在使用非處方眼藥水後消失。然而,如果你有其他徵狀,例如感到眼瞼沉重及對強光敏感(畏光),則可能患有乾眼症 (DED)。
確診乾眼症或意味著你有淚液方面的問題。如果眼表系統(由角膜、結膜及保證視力正常的腺體及組織組成)受損,乾眼症還可令視力質素出現問題。乾眼症需經臨床診斷方能獲得治療。
眼睛護理一向從定期體檢及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始。醫療保障保險額外提供眼睛健康檢查的福利,而一般健康保障並不包含此福利,故購買醫療保障保險以保障眼睛健康實屬明智之舉。
眼睛構造精細,故採用居家療法時需分外謹慎,尤其是所謂的紅眼症療法。此類療法有時可令你的徵狀惡化。對於任何需要你在眼睛放置或塗抹某些東西的自行療法,請務必諮詢醫生的意見。
坐飛機可令眼睛乾澀及不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使用任何居家療法之前,最好先了解眼睛酸痛的原因。舉例而言,如果你並無感冒、頭痛或長時間看著螢幕,則可能是因為冷氣或濕度低。
要保護你的視力,你亦要戒掉揉眼等壞習慣。如果你的手很髒,揉眼可引致結膜炎等感染。過度揉眼亦可令眼睛的微細血管破裂。
如果你佩戴隱形眼鏡,請在睡覺時脫下。若受感染,你的角膜會受損,而視力亦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如果你已經使用手提電腦連續工作了幾小時,且眼睛開始酸痛,那是時候休息一下了。現在就讓眼睛休息一下吧。
參考資料: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1.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ry Eye Disease an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Providing a Singapore Framework. [網上資料 ][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Malaysian Family Physician. 2008.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The Ocular Surface. 2017. New Perspectives on Dry Eye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National Eye Institute. 2022. Glaucoma.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National Centr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Conjunctivitis (Viral and Bacterial).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BMJ Journals. 2020. Sore eyes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ocular symptom experienced by people with COVID-19: a comparison between pre-COVID-19 and during COVID-19 states.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American Academy of Opthalmology. 2020. Computers, Digital Devices and Eye Strain.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Asia Pacific Allergy. 2011. Ocular allerg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Comparitech. 2022. Screen Time Statistics: Average Screen Time in US vs. the rest of the world.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CNBC. 2014. Asian users are most 'screen-crazy:' Report.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21. Digital Screen Tim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Risk for a Further Myopia Boom? [網上資料][於2022年7月5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