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 -
新業務價值上升14%
每股稅後營運溢利增加12%;每股產生的基本自由盈餘上升10%
每股中期股息增加10%
香港,2025年8月21日 — 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欣然公佈本集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財務業績。除另有說明外,增長率均按固定匯率基準列示:
新業務表現及內涵價值
- 新業務價值上升14%(1)至28.38億美元
- 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增加3.4個百分點至57.7%
- 年化內涵價值營運回報為17.8%,較2024年全年的14.9%上升290個基點
- 內涵價值權益為737億美元,按實質匯率基準計算,於上半年每股上升5%
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盈利及產生的自由盈餘
- 稅後營運溢利為36.09億美元,每股增加12%
- 每股稅後營運溢利自2023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2)目標為9%至11%,實現目標進展順利
- 產生的基本自由盈餘為35.69億美元,每股上升10%
股息及資本
- 於上半年透過股息及股份回購向股東返還37.10億美元
- 中期股息增加10%至每股49.00港仙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股東資本比率為219%
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表示:
「友邦保險在2025年上半年締造卓越的營運及財務表現,足以證明我們具備正確的策略性優先任務,以把握亞洲人壽及健康保險市場無可比擬的機遇。本集團的新業務價值錄得14%(1)的強勁增長,在我們的18個市場中,有13個錄得增長。」
「『最優秀代理』是我們無可比擬的分銷平台之核心,代理新業務價值增長17%。此乃由於我們的代理日益受惠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轉型力量及我們在科技上積累的投資,促使活躍代理人數增加及生產力提升所驅動。我們『最優秀代理』的規模和質素令友邦保險脫穎而出。我們連續第11年成為全球百萬圓桌會會員人數之冠的跨國公司,而我們的人數更超出次名競爭對手的一倍以上。夥伴分銷渠道輔助我們的代理團隊,我們與市場領先的銀行及金融中介機構緊密合作,為其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此增長迅速的分銷渠道之新業務價值繼去年取得卓越的增長後,於今年上半年上升8%。」
「我們曾多次提及,多層具盈利性新業務隨著時間的相繼疊加,支持我們盈利及現金流更高的長期增長。於上半年,此複合效應明顯進一步加快,每股稅後營運溢利和每股產生的基本自由盈餘分別上升12%及10%。秉承我們審慎、可持續及漸進的派息政策,董事會宣佈增派中期股息10%至每股49.00港仙。」
「亞洲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壽及健康保險市場。財富持續增長、保險滲透率偏低以及社會福利覆蓋有限等強勁的基本增長動力,繼續驅動友邦保險非凡的長期業務前景。我深信,友邦保險多元化的地域發展,以及專注於嚴謹有序地執行策略性優先任務,將繼續為我們的所有持份者締造長期、可持續的價值。」
友邦保險簡介
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友邦保險」或「本集團」)是最大的泛亞地區獨立上市人壽保險集團,覆蓋18個市場,包括在中國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柬埔寨、印尼、緬甸、新西蘭、菲律賓、南韓、斯里蘭卡、中國台灣、越南、汶萊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全資的分公司及附屬公司,以及印度合資公司的49%權益。此外,友邦保險持有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24.99%股權。
友邦保險今日的業務成就可追溯至1919年逾一個世紀前於上海的發源地。按壽險保費計算,集團在亞洲(日本除外)領先同業,並於大部分市場穩佔領導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值為3,280億美元。
友邦保險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及服務,涵蓋壽險、意外及健康保險和儲蓄計劃,以滿足個人客戶在長期儲蓄及保障方面的需要。此外,本集團亦為企業客戶提供僱員福利、信貸保險和退休保障服務。集團透過遍佈亞洲的龐大專屬代理、夥伴及員工網絡,為超過4,300萬份個人保單的持有人及逾1,600萬名團體保險計劃的參與成員提供服務。
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號為「1299」(港幣櫃台)及「81299」(人民幣櫃台);其美國預託證券(一級)於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買賣,交易編號為「AAGIY」。
聯絡詳情
投資者關係 | ||
白禮仕 | +852 2832 1398 | |
林蕙嫻 | +852 2832 1633 | |
李子筠 | +852 2832 4704 | |
陶奕明 | +852 2832 1777 | |
潘詩敏 | +852 2832 4792 |
傳媒關係 | |
馬苑琼 | +852 2832 5666 |
杜文禮 | +852 2832 4726 |
廖恩祺 | +852 2832 1742 |
附註:
(1) 為求明確起見,本集團於2025年上半年呈報的14%新業務價值增長中,包括了友邦保險中國業務所呈報新業務價值4%的下跌。在未計及經濟假設變動的影響前,友邦保險中國業務於2025年上半年錄得新業務價值增長10%。
(2) 自2023年至2026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乃按固定匯率基準計算,並已扣除全球最低稅制度下補足稅的影響。